close

‧ 先看 一下 - Bar - 這一個英文名詞:

英漢字典:  Bar (n) 棒,條; (長方或橢圓形的) 條狀物。

Ex: Here is a bar of soap.

同義字: pole (n) 棒,條。

 

‧ 牛津雙解辭典:

a bar of chocolat

If you want to describe a whole unit of a particular substance,

or a group  of things that are normally together, for example

when you buy them, you need to use the correct word.

指個體或集合的東西(如購物時需用恰當的量詞。

Ex: a bar of soap/chocolat; a candy bar

( ↑ 上面的牛津雙解辭典,有沒解釋的粉清楚明白?…,對照下文中,

原作著-張麗卿-說說不清楚的部份,對照一 下一清二楚…)

( ↑ 其實可能是因為 習慣吧,因為之前唸應用英文系時,遇見 不太清楚

又有可能是看過,但不確定記得的 字義及用法,就會跑去查牛津辭典等,

雖然是 英文解說居多,但用字都粉淺顯易懂,解釋更是讓人容易分辨

清楚明白。)

 

 

‧ 高級/高價 皂:

從品質上來談,製造成本、品管成本必然高些,追求高品質也是人之常情。

但一塊香皂的製作過程,必定是以「油脂」與「鹼劑」為原料做成的。

產出的成品,再怎麼去除殘鹼,不論用什麼手段純化它,肥皂就是鹼性的。

(↑黃色標註部份,指的是 「工廠」製皂…)

 

 

‧ 所謂品質低劣的香皂,最主要的問題在選用的油脂新鮮度不夠

另外就是未做充分的純化去除餘鹼的動作。

(↑ 純化: 主要有洗滌與精製、中和 、乾燥、加工。)

(↑洗滌與精製;: 皂化完成後皂基再洗滌3~4次。)

(↑中和: 用硝酸中和過量的氫氧化鈉。)

(↑ 上述的 3 點,指的是-「工廠」型態製皂…)

 

# 皂,Soap,是名詞,叫它「肥皂」就對了。皂(Soap)- 一定是鹼性的。

前面所談,都是這個皂(soap)。

 

※ 洗面皂/沐浴皂-已不再是鹼性?

引進國外品牌的化妝品公司,超過半數把 Bar 翻譯成皂。

如果大家都把 Bar 還原統一翻譯成「塊」的話,就不會天下大亂了。

你會發現市面上一大堆知名品牌的「Cleansing bar」不正名翻譯為

「清潔塊、潔膚塊」,而刻意翻錯成「潔膚皂」。

因為,台灣熟齡族群,熟悉香皂就是塊狀的,所以,只要是塊狀

的清潔品,通通都翻譯為皂,比較容易被了解。。。

 

‧ Soap、Bar 不分,這其實已經夠累人的了,偏偏為了行銷,繼續變把戲,

標準戲碼是: 「強調是中性、甚至是弱酸性洗面皂/沐浴皂。」

再透過記者的筆或廣資本廣告,產出的新鮮話題變成:

「現代的洗面皂,早已跳脫製作技術的瓶頸,不再絕對是鹼性的了。」

然後介紹某牌子的弱酸性洗面皂出場…,這是國內第一大女性雜詩的文章呢。

(↑2007年~…)

看到這種置入性報導的文章,帶讀者走回錯誤觀念的老路,真的是很吐血。

(↑ 上述這位專業/家的論述與評述,可參見某大品牌如-理X寶水-沒記/寫錯的話,

的 潔膚皂 包裝標示囉…)

( ↑ 這句話,看得我心有戚戚焉…,畢竟 廣告 的力量對於一般消費者

真可謂是-盲目、崇拜、吸引力十足…)

 

back to business-不是樣子是固體的「一整塊」就是皂; 而若不是皂,

當然就沒有皂鹼的問題要探討。

 

‧ 第一種,全皂類配方。就是正牌的香皂、高級香皂。

絕對的鹼性,pH9~10。 不論選用的是什樣的油脂,天然的、有機栽植的、

營養成分豐富的、豬的、牛的,都不會改變製造出來的洗面皂/沐浴皂是鹼性

的定則。

(↑ 手工冷凝皂 或是 工業廠製作出的 皂基 就是 很好的例子。)

(↑ 但 上述例舉的 2 者,PH值 可以 在製皂 時 或事後 添加如水果酵素類酸性物質,

使鹼值再降一些,但添加量仍不宜過多…冷凝皂的部份,基於晾皂期的 長短

也會有所 不同,不是 定論 的 9~10 )

 

‧ 第二種,半皂類配方。當然不是剛好一半的意思,一般來說,含部份比例的皂,

在洗臉後肌膚的觸感上,較被一般大眾所喜好。

所以,皂加多少會影響鹼性程度,但不會因此而變成-中性或弱酸性。

含皂的清潔製品,沒有空間調處為中性,一旦勉強用酸劑調整或刻意與酸性界面活性劑

混搭反而會使皂基變質回脂肪酸而販壞、折損清潔功能呢。

(↑ 這點 個人 也試以 酸類 測試 加入手工冷凝皂- 原目的是為了再降 其成皂的 PH值,

的確 是可以的, 但是酸類物質添加的比例越高,遇水使用時,產生泡沫會變得越少,

但不會影響清潔力← 知道的人都了解,手工冷凝皂 的泡沫多少與清潔力無關!~…)

(↑ 但即使加了適量的酸類物質,成皂還是呈-弱鹼性-的!~)

( ↑ 劃線標出處-談到加入酸類物質 會使 皂/手工冷凝皂 敗壞,其實某化工系教授

早已出 手工皂 教學書系列,當中也有提及,過多的添加物會導致 手工皂 酸敗的

速度,這點 自己測試後 的發現- 需綜合視添加的物質多少 及其它的添加物 而定,

還有皂晾 得夠不夠乾硬、有無做晾皂期的溫濕度控管、配方中 的植物油本身

不飽合脂肪酸類 比例含量多少、有無超脂…加上 最終= 成皂 採用的 包裝材質、方式,

包裝後的 保存方式與溫度環境 這些因素加總起來,的確 會造成 成皂 酸敗速度的

快與慢分別。)

 

半皂配方,其實是市場主流,口碑佳的洗面皂主要落點在這裡呢。

以不暗示產品特性的方式來評做使用滿意度最客觀。

當然,皂比例少,皂垢就少。

 

‧ 什麼是弱酸性、無皂鹼的洗面皂?

‧ 第三種-合成清潔配方。也就是「無皂鹼的洗面皂」,

雖然大家都已習以為常這種介紹方式(網路上都是這種說法),但這與講

「沒有牛肉的牛肉麵」一樣的不搭調呢。

通俗說法,不必過於排斥。 雖明知道對對勁,但至少你要知道:

這就表示它「不是 Soap」

 

另一個說法也很普遍,叫做「弱酸性的先面皂」,好像講「熱的冰塊」似

的搞幽默。 不論如何,因為皂無法調為中性或酸性,所以,這一種商品也表示

不是「Soap」。

不含皂,並不等於中性或弱酸性。 我們 只強調並確信皂一定是鹼性的,

並沒有說其他清潔成份,就是中性或酸性的喔!

↑ 關於上述這段專業/家的論述,我用 某 2 國際知名大廠製作甚受有品牌忠誠

度的消費者愛好…的 「知名牌品皂」例舉分析印証:

▆ Sodium palmate

棕櫚油酸鈉

界面活性劑、乳化劑、稠化劑、粘度控制劑。

 

▆ Sodium palm kernelate

棕櫚仁油酸鈉

界面活性劑。

 


▆ Aqua

Water

(Aqua, H2O, Eau, Aqueous)

作為其他成份之溶媒、溶劑,一般常見的為純水(Pure Water)、

蒸餾水(Distilled Water)及去離子水(Deionized water)。

 

 

▆ Sulfated olive oil

硫酸化橄欖油

界面活性劑。

 

 

 

▆ Mineral Oil

Paraffinum Liquidum

(Liquid Paraffin, White Petrolatum, Liquid Petrolatum, Huile Minerale, Paraffine, Mineral Oil, Nujol, Adepsine Oil)

礦物油, 液體石蠟, 液態石蠟, 礦油


抗靜電劑、柔潤劑、溶媒、溶劑,碳氫化合物,自石油蒸餾物中取得,

雖可增加溼潤感,但無法直接改善乾燥受損的肌膚。

對於礦物油是否傷害肌膚眾說紛紜,但可以確定的是,不純的會引起過敏及致痘性,

而已經處於傷害或敏感性膚質者應避免使用。由於其色澤及特性,

常用於白色膏狀藥物或保養品中。


礦物油品級越高純度越好,對肌膚也就更安全,

但是,它沒辦法用聞得、看的、觸覺方式來分辨。

 

▆ Palm Acid

棕櫚油酸

不透明劑、洗淨劑、乳化劑。

 

▆ Sodium chloride

(NaCl, Natrum muriaticum)

氯化鈉, 食鹽

親水性稠化劑、粘度控制劑、增量劑、調整油水分層速度,亦為調味及天然防腐特性。

氯化鈉在許多國外資料來源皆顯示具有一定程度的致痘及刺激性,這主要源自於其濃度

及使用方式,高濃度的氯化鈉容易堵塞毛孔,而部份肌膚直接拿粗鹽在臉上塗抹則容易

致痘,但這皆屬於較極端之情況,一般並無此顧慮,也因此目前我們拿掉了

Sage Advice及DERMAdoctor的評估,以避免造成困擾。

Natrum muriaticum 為順勢療法中使用之名稱。

 

▆ Sorbitan Oleate

油酸己六酯, 失水山梨醇油酸酯, 山梨坦油酸酯

W/O乳化劑,添加過量有引發面皰的可能。

致粉刺度-3

 


▆ Glycerol

(Glycerine, Glycerin, Pflanzliches Glycerin)

甘油, 丙三醇


柔軟、保濕、卸妝溶劑及潤滑劑,用於肌膚時,絕不可直接使用未經稀釋的甘油,

會造成反效果。

屬小分子保溼成分,在多元醇的保濕劑中,以甘油的保濕效果較為顯著,

可將水分留在角質層,並有防止化妝品乾裂之功能,故廣為使用於各種化妝品中。

一克的甘油可吸附0.6克的水,抓水比例並不高,在濕度高的環境下,甘油的保溼效果較佳。

 

▆ Palm kernel acid

棕櫚仁油脂酸, 棕櫚仁油酸


皮膚柔潤劑,天然存在於棕櫚仁油的脂肪酸,將棕櫚仁油經分解等加工處理得到

之油脂化學物。

 羅怡情,『化妝品成分辭典』,聯經出版公司,2005/06/24。

 

 

 

▆ Trisodium HEDTA

HEDTA-三鈉

螯合劑。

 


▆ Etidronic acid

依替膦酸, 羥乙二磷酸

螯合劑。

 

▆ Trisodium nta

NTA-三鈉鹽, NTA三鈉

螯合劑。


▆ Sodium Hydroxide

(NaOH)

氫氧化鈉


強鹼性物質,水溶性白色固體,用以調整 pH 值,並常加入植物酸中進行皂化程序,

以製成肥皂。由於其刺激性之考量,不宜經常出現在卸妝類產品中,

拒絕指數為 5/5(越高越不好)。

張麗卿,『優質保養品選擇策略』,聯經出版社,2003/07/10。

※ ↑ 上列述 全成份分析參閱:

http://www.cosdna.com/cht/stuff.php

 

史帝富-愛可妮妃-PH值實測-OK.jpg

↑ 這是 實際用-試紙測得的 約略 PH值…,一般試紙無法準確測出 酸鹼值囉,

但 明顯可見 是鹼性的,絕對不是 中性的皂!~ 所以它依然真的是「皂」…

( 要論 廠牌大小 ↑ 它可是國際知名 大廠出品…)

 

 

※ ↑ 全成份中如-棕櫚油酸 類 是從植物油中 經化學製程提煉出來的該植物油中

特定的油脂成份…。

※ ↑ 甘油-在手工冷凝皂 製作成皂後,它自身就含有的 成份,這種方式

製得的皂 並未特意將 其抽離 再由化工行類 另增為一項原料去販售。

※ ↑ 皂的全成份中 不也標示了 有油脂、氫氧化鈉? = 也需經過「皂化反應」

、「鹽析」、「壓模成型」不然怎成「皂塊狀」?…。

※ ↑ 但由資本包裝上市販售後,標榜的卻是-無皂鹼…?…

    還有就是 - 中性-的…?

※ ↑ 我不禁懷疑,其實 它也沒有 標示出-全成份,何解? 如下:

 ( 也沒看見標示防腐劑的部份…,雖說甘油也是一種防腐劑,稀釋後防腐

  的效期並不長…但-螯合劑-在化粧水類商品中添加,也有 防成品變質的效能)

  (↑ 不要說我不夠客觀,反向思考,可能、也許,科技的進步使然,

  資本家 所擁有的 專業-實驗室- 已然可以用商品標示的-全成份-

  比例 油、鹼…等 原料比例 計算配合,使製得的成皂 自成中性…,

  畢竟我沒 實際參觀過 它的 製皂過程…,不過以上述的-國際知名大廠

  出品的「皂」實測 酸鹼值← 我還是覺得-標:「中性/無皂鹼皂」…

  不太可能…。

 

‧ 弱酸性皂 ↓↑ 上面專家的評述,個人再用某大國際品牌生產

製造販售的皂 - 粗以 PH試紙測 酸鹼值如下圖:

(↑ 試紙是同一品牌的-之前看見第一化工有在販售-標示是德製的…)

 

舒特膚-溫和潔膚凝脂-sample-ph值測試-已修框.jpg

↑ 看見沒…,弱酸性也…。↑ 此大品牌的 潔膚凝脂,在室溫過高,置放的溫度

超過 25°以上吧…,表面 會類似 手工冷凝皂 在未使用前 一樣,比如說,手工皂

在晾皂期,若置於 室溫過高 又不通風的 地方晾皂,表體 會滲出甘油類滑潤液體觸感…。

 

↑ ↓ 全成份分析如下:

▆ Sodium cocoyl Isethionate

Sodium Cocoyl Isethionate

(SCI)

椰油醯羥乙磺酸鈉, 椰油基羥乙基磺酸鈉, 椰油醯羥乙磺酸酯鈉

界面活性劑、洗淨劑,對肌膚之刺激性較低。

 以洗面乳類產品而言,此為可安心使用之成份,品級指數為 3/5(越高越好),

並同時擁有良好之清潔力。

 張麗卿,『優質保養品選擇策略』,聯經出版社,2003/07/10。

 

▆ Stearic Acid

(Octadecanoic Acid, C18, Hexyldecyl Stearate)

硬脂酸, 18酸, 十八酸, 己基癸醇硬脂酸酯

致粉刺性-2

乳化劑、洗淨劑、乳化安定劑、界面劑、增脂劑、親油性稠化劑,飽和性脂肪酸,

有引起肌膚刺激之可能,與鹼性物質皂化後可得肥皂類產品。

可與皂結合 形成更大膠團降低皂類刺激性。

 

▆  Sodium Tallowate


牛脂酸鈉

乳化劑、界面活性劑

 

▆ Water

(Aqua, H2O, Eau, Aqueous)

作為其他成份之溶媒、溶劑,一般常見的為純水(Pure Water)、

蒸餾水(Distilled Water)及去離子水(Deionized water)。


產品的基劑
是溶解介質
可補充角質層水分

 

▆ Sodium Cocoate

椰油酸鈉

乳化劑、界面活性劑

 


▆ PEG-20

聚乙二醇-20

濕潤劑、溶媒、溶劑

 

▆ Sodium Chloride

(NaCl, Natrum muriaticum)

氯化鈉, 食鹽


親水性稠化劑、粘度控制劑、增量劑、調整油水分層速度,亦為調味及天然防腐特性。

氯化鈉在許多國外資料來源皆顯示具有一定程度的致痘及刺激性,

這主要源自於其濃度及使用方式,高濃度的氯化鈉容易堵塞毛孔,

而部份肌膚直接拿粗鹽在臉上塗抹則容易致痘,但這皆屬於較極端之情況,一般並無此顧慮,

也因此目前我們拿掉了Sage Advice及DERMAdoctor的評估,以避免造成困擾。

Natrum muriaticum 為順勢療法中使用之名稱。


Masking Fragrance

↑ 這個成份標示 也需將其 拆成 2 個單 字去解讀,

‧ masking (n) (v)

n.

化粧

v.

用面具遮住,掩盖,掩饰( mask的现在分词 )


※ Fragrance = Parfum

(Fragance, Fragrances, Perfumery, Flavor, Aroma, Fragrance, Perfume)

香料, 香水, 香精, 香味


香料、香水之統稱,並非為單一成份之名詞,一般可分動物性、植物性及人工合成。

 若欲查詢更詳盡之資料,請再提供更精確之成份名稱。

↑ 2 個單字合在一起的意思: 化粧品級香料/香精。。。

 

▆ Sodium Isethionate

羥乙磺酸鈉

抗靜電劑


▆ Petrolatum

Petroleum Jelly

(Petrolatum, Vaseline, Soft Paraffin, Petrolatum base)


抗靜電、油性柔潤成份,半固體之碳氫化合物,

最廣為人知的商品化名稱即為 Vaseline(凡士林),能防止水分蒸發。

早期有割傷、燙傷後使用其治療的傳聞,但後來已證實僅為其隔絕了傷口與外界觸碰之因素,

對於傷口本身並無療效,亦不適合在燙傷時立即使用[1],其油脂親膚性不佳,

不具有修補皮膚的作用,但亦無刺激或過敏之疑慮。

 此油脂有致痘的可能性,雖不代表用了一定會長痘,但若為易致痘之膚質,則應避免[2]。

[1] BMJ, http://www.bmj.com/cgi/content/full/327/7426/1289, 2003/11/29.
[2] 廖苑利醫師,『打破101個保養迷思』,方智出版社,2004/12/30。

※ 凡士林 ← 個人查閱過 不少 相關中、西文獻,早期 它確為 許多 藥材類商品

的基底/基質,一般的凡士林,擦在皮膚上會有 所謂的滋潤效果沒錯,

但長期使用,肌膚反而會變得更乾~燥~…。

而凡士林 加入藥品← 如果要達到 ↓ 下列 -邱醫師? 所述,那它應屬-

藥品級,只有在藥局類才能購得又或是具藥商資格才能販售此類原料…。

※ 凡士林本身對皮膚也許無害,但對於加入其中的藥材/藥性 會有

阻礙 有效成份 吸收的…。

 

http://enews.url.com.tw/enews/41683
邱品齊醫生對凡士林的解說
(↑ …個人並不推崇此醫師,因為之前買過"他著" ?…的化粧品成份分析書,
整體 明顯感覺是在 幫一些有品牌的 化粧品類 商品 做行銷…)

(↑ 若將其與-張麗卿-著的化粧品成份分析書類 做比較,

前者 言論 顯見 【欲言又止】…也許知道些什麼,但又為了…不說清楚,

後者-【敢說敢寫】直白不諱囉!~

 

 


▆ Sodium Isostearoyl Lactylate

異硬脂醯乳醯乳酸鈉

乳化劑.

 

▆ Sucrose Cocoate

蔗糖椰子酸酯, 蔗糖椰油酸酯

抗靜電劑、乳化劑.

 

▆ Titanium Dioxide

Titanium(IV) Oxide

(Titania, TiO2, CI77891, CI 77891, Titanium Dioxide, Titanium Oxides)

二氧化鈦


防曬劑(紫外線散亂劑)、色料,透過反射方式,為物理性粉體防曬成份。

可以阻隔 UVB 和部分的 UVA(需要在高濃度下才能完全防禦UVA)。

通常若欲達到較高的 SPF 時,會添加過高濃度的二氧化鈦(5% 以上),

常造成擦起來白白的,而且皮膚乾燥、易脫皮,因為它不僅吸附油脂,

也會吸附水分。具有高度遮蓋力,及高吸油吸水特性[1]。

 由於其對於 UV 具有折射能力,同時又能抵日曬後的顏色改變,

因此常用於防曬用品中,此外由於其可作為色素之特性,

亦常用於需要白色相關的用途,在醫學美容上也有部份應用[2]。

[1] 張麗卿,『優質保養品選擇策略』,聯經出版社,2003/07/10。
[2] Wikipedia, the free encyclopedia, http://en.wikipedia.org.

 

▆ Pentasodium Pentetate

噴替酸五鈉

螯合劑。

 

▆ Tetrasodium Etidronate

羥乙磷酸四鈉

螯合劑、乳化穩定劑、稠化劑、粘度控制劑.

 


▆  May Also Contain Sodium Palm Kernelate

↑ 這個標示成份,有意思了,必需把它 拆成 二個 詞如下:

May Also Contain: 中譯為: 可能當中含有…的成份 之意。

 

※ Sodium palm kernelate

棕櫚仁油酸鈉

界面活性劑。

 

 

↑ 全成份中,也有從 原始植物油脂類,另以化學方式各萃取出的

油酸脂類…。有不少的界面活性劑 以 「乳化」型態製得的吧…。

 

 

http://www.cosdna.com/cht/feebd69546.html

(↑ 上列大多數的化粧品成份分析皆出自此網,但後來

發現,此網所陳列的-化粧品成份分析,有些並不客觀,

即使有錯,也不會更正← 可能是 已經有合許多廠商配合

在網頁打廣告的關係…吧…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‧ 工廠/業型製皂:

脂預處理: 主要有熬煉、脫膠、脫酸、脫色、脫臭。

熬煉 : 將油加熱熬煉,除去雜質與水分。

脫膠: 將油分別加熱到 49~50°C,在不斷攪拌下加入 10%~90%的鹽水後,

靜置,分離,除去油脂中的磷脂、蛋白質及其他大分子膠體物質。

脫酸: 將油脂加熱到 70~90°C後加入0.05%~0.2%的磷酸攪拌,待反應

完全,再加入10%~12%的鹼溶液進行中和,然後再加入總油量10%的熱水進行洗滌,

靜置後分離、脫水乾燥。

脫色: 將油脂加熱至105~125°C,加入活性炭攪拌、過濾。

脫臭: 則採用蒸氣蒸餾的方法。

(↑ 上面是這位專業/家 寫出她對於 標準合格的 製皂流程,但心裡一直有個疑問:

如若 手工冷凝皂 變成 以如此這般的 工業製作成皂後,它還是 那個流傳百年以上

之久,甚至-政府 亦早已將之列入-化粧品-規範管理的 - 手工皂嗎?…←現在販售手工皂,

不論是 工廠級業者 或是 小型製皂 業者,都需通過衛檢審查合格 類 申請…,

才能合法製皂販售的…;

再不然,就是幾年前 剛接觸 手工皂 時 曾耳聞 某資深 手工皂 原料 賣家言:

最初是 源於 阿原手工皂 與 陳怡安 手工皂 之間的 商業利益競爭…,

最後,陳怡安←因她曾是 運動國手? 為國爭光…,所以利用了她的

【人際關係】←意為何? 對政治感興趣 或 接觸 過 官府 採買等 經驗的人,

我想 應該都懂…,於是乎  手工皂 才會 被政府 列入化粧品 管理,

並 " 簡易" " 訂製" 了 一些 基本 製皂 與 販售 業者(不論大小),都需通過相關

申請 的結果…

↑ 所以 她的這個論點,我抱持 Question 的態度)

(↑ 再說 工廠製造的-皂基條-好了,成品的 使用感 的確 和手工冷凝皂完全不同…)

(↑ 但廣泛言,一般喜歡 DIY 的人,自行購入 皂基 將其融化 再添加入 香精/油類

添加物,也是 屬於簡易 手工皂 製作的一種方式…= 其實 就是 資X牌的超市中算

最高檔次的 皂了…目前看過大賣場類,標價最高一塊 80g- NTD$ 99;

可以注意資X牌的皂 標示部份,也不符合現法規定的-全成份 標示…)

 

 

 

 

‧ 皂化-將預處理過的油,加熱至完全融化,再加入 28% 的氫氧化鈉(NaOH)

混合、煮沸,進行皂化反應。

氫氧化鈉加入量,按測得的油脂皂化值來換算。

(↑ 氫氧化鈉有分-工業級 與 試藥級,差別在於"純度",

準確計算油鹼混合的計算方式,已有許多專業列出,不綴述…)

 

 

後加工處理:

經脫水或熱乾燥處理成皂基,加入香精、色料、酒石酸、EDTA等添加劑後,

進行充分的攪拌和厛磨、壓條、切塊即成。

(↑ 就許多大國際知名品牌所販售的-皂-中,亦多見此成份。)

(↑ EDTA-全名: EDTA 螯合物的英文字全寫「Ethylenediaminetetraacetates」)

(↑ EDTA-分成: 工業級、食品級、醫藥級。)

(↑ EDTA對細菌來說是有毒的,在哺乳類動物的糞便中會破壞生物的細胞膜。)

用途: 在1999年,歐洲EDTA年消耗量為35,000噸,在美國為50,000噸,

其重要的用途如下:

EDTA-2Na-「EDTA-2Na」的中文化學名為「乙二胺四醋酸二鈉

(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disodium salt dihydrate),

有工業用及食用兩類,兩者化學成分相同,但濃度有別,用途非常廣泛,

它是抗氧化劑之一,具有螯合金屬離子的特質,意思是,就像螃蟹的螯夾住金屬離子,

因此經常被運用在工業上,像用來清理鍋爐,有時也被用來治療汞中毒,

可作為食品、工業與醫療用途。

更多詳細參見:
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4%B9%99%E4%BA%8C%E8%83%BA%E5%9B%9B%E4%B9%99%E9%85%B8#.E9.86.AB.E7.99.82.E7.B4.9A

(↑ 所以 手工冷凝皂-是否加入 EDTA 個人的理解,有何不可?

甚至因為 考量各地水質硬度不同,在使用手工皂時 所產生的「皂垢」

問題,不失為 可行的解決方式!~~~)

(↑ 舉例: 許多 手工皂 販售業者,拿 SGS 的 四項-砷、鎘、鉛、汞-這四項檢測報告,

有些甚至只是拿一其中一款皂款去檢測,試圖 增加 營利,引導 一般消費者認為-

其所販售的 手工皂 為 高品質," 純天然"? 的…以達到 行銷的 「目的」←

這個部份,就個人而言,其實不認同…; 甚至有些坊間尚無法規規範的出版商及作者,

為了 共同 達到 -行銷、營利 雙贏的 前提下,直接以此作為主打廣告文-

把它給【污名化】…這種行為,您覺得如何?…)

 

 

‧ 洗面皂/沐浴皂/手工皂:

皂的問題不單是鹼性的爭議?

使用全皂配方,需注意,用溫水多沖幾次。

皂是很怕硬水的,很容易與水中的鈣離子、鎂離子形成皂垢。

若是用洗盆洗臉,皂垢會附著在水面與臉盆交接處,當然更多「卡」

在毛孔口與附著在細毛上。所以,使用水源來自地下水、山泉水等礦物離子濃度

偏高的地區,直的還是要考慮一下全皂配方的實用性。

如果你富有實驗精神,管他是全皂半皂真皂假皂,拿來洗一次頭髮看看,

你自己就能見識到,皂垢是否能從烏黑髮叢中順利沖掉,也能清楚看見洗一次

會產生多少皂垢。

當然更重要的是,你才能了解到家裡的自來,有沒有條件配合你選擇全皂使用。

(↑ 這一段說得真是太實際與真實了!~ 自己就是 有超有實驗精神的人囉。

我試用過許多配方的手工皂,含別人製作的,因為本區水質的關係←

住的是大樓,用的「台灣自來水公司的水喔」,先說一下,不要再告訴我,

用手工皂洗髮後,再用稀釋的檸檬酸水,可以解決 「皂垢問題」…,

試了,沒作用的!~~~; 上述提及的 皂垢會卡在 臉盆、浴缸…上,這是真的!~

不管你的家中浴具是 陶製、塑製、不銹鋼製…的,每隔一些時間,

都需要用-菜瓜布-類的材質 去刷洗( 不管材質的細、粗),都會 刷到、損傷

器具的表面,因此 浴具 就會產生" 細縫"← 這個一般用肉眼很難看見…,

接著 給它 試用手工皂 試驗與觀察一下,用手直接觸摸粉明顯…,

結果明顯就出來了!~~)

(↑ 也試了 在手工皂內 添加-EDTA-的確可以減少皂垢,只是添加它的量,

目前個人也捉不準,因為 有時 某些設計出的 手工冷凝皂配方,

需要 添加的量實在說不準,但是 的確明顯減少了「皂垢」。。。

 

 

 

 

品管指標:

游離鹼(NaOH) ≦ 0.1%

總游離鹼(NaOH) ≦ 0.3%

乙醇不溶物 ≦ 2.0%

氯化物 (NaCI) ≦ 0.7%

 

 

‧ 以上大部份重點摘自-保養品和你想得不一樣-20年化粧品配方權威-張麗卿 著

P 65~77

 

 

‧ 大品牌香皂通常於包裝外面說明上 會標示的-英文說明:

Gentle Cleansing Bar

FOR DRY, SENSITIVE SKIN

Non-comedogenic ← 這是一個複合名詞,

由 non-  與 comedogenic 二字 組成,

意思是: 不致粉刺性…

  • 无致粉刺性
  • non:    adv. 〔拉丁语〕非,不是 (=not)。 non a ...

 

Ex:

1. Using mineral - based makeup would also help to prevent acne production ,

as these are non - comedogenic products.
使用碘物成分化妆品也避免粉刺的產生,因為這類型的產品不会阻塞毛孔。

 

2. Safe for sensitive skin . 100 % fragrancefree .

oil - free . safe for contact lens wearers . ophthalmologist - tested .

non - comedogenic . clinically tested for skin irritancy and allergy.
無香精配方。通過皮膚刺激性和過敏性臨床测试,配戴隐形眼镜者和敏感性膚質者可安心使用。

http://www.ichacha.net/non-comedogenic.html

 

(↑ 以皂 的清潔功能 與清潔力強弱方面去探討,覺得所謂的-不致粉刺←是基於

是否選擇了 適合自己 膚質狀況 的適當清潔力皂款…)

(↑ 以手工冷凝皂 眾所週知的-72% 馬賽皂← 它的 清潔力/配方,並不適合

油性肌使用,若長期使用,因為清潔度不夠,毛孔堵塞,尤其是 皮膚毛孔本身就

粗大的膚質,或本身膚質就是易生粉刺的…,當然 會導致 粉刺的增加與產生…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i 的頭像
    Chi

    alexia0829的部落格

    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