▆ ↑ 上圖為正視圖- 是自己於 2013-10-11 日打的 手工冷凝皂--加了 偽青黛的 成皂…
▆ 今天 興起拿 出並拆開當時 晾皂完成後,僅用-OPP-做簡易的包裝。
▆ 但當時 晾皂的 期間 就很 Care 了!~
= 置於 陰涼通風處← 因為住在台灣算最南,又是在 【頂樓】!~
= 夏季高溫時 不開冷氣、電風扇…等,氣溫可高達 36°…
▆ 所以遇氣溫過高,也會放冰箱冷藏!~
▆ 但直至今日 本來想 丟了,但打開 聞味道 + 觀察:
喔喔,它竟然沒壞也!~
▆ 而且精油的香味 還是有留存下來的說。。 。
↑ 打皂日期 有蓋章-基本上騙不了人!~
因為 以這種 厚薄度,要是現在 或是 等晾皂較乾硬是不行蓋的!~
不信的人可以試試看囉。。。
▆ 這個皂的全配方:
甜杏仁油、棕櫚核仁油、紅花籽油、椰子油、植物白油、
苦楝油/印楝油、藍膠尤加利精油、真正薰衣草精油、
大西洋雪松精油、苦橙葉精油、繡線菊粉、綻藍青黛粉、
廣藿香精油、二氧化鈦、純水、NaOH.
(... 按油品分析書上所言,加了標示 紅色字的高油酸/ 亞油酸的油品,
應該是較容易酸敗!~…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▆ ↑ 上面這批皂也是 2013…忘了幾月幾日打的,
因為當時仍為初學打皂,但卻莫名不知所以然狂打下,
導致皂化速度過快…變成了: 冷凝 NG 皂!~…
▆ 今天打開檢視,也是 沒有酸敗。。。
精油的香味也沒有完全揮發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▆ 這款也是-2013-9-28日打的甜橙冷凝皂…
▆ 打開檢視、觀察,也是沒有酸敗也,好神奇!~
↑ 日期章可檢視,沒騙人唷!~
▆ 這些皂 都是當時 正值--炎夏打的…OMG!~
竟然意外發現,到現在都還好好滴…。
▆ 這款皂的全配方:
棕櫚油、椰子油、歐薄荷浸泡橄欖油、米糠油、植物白油、
芥花油、酪梨油、蓖麻油、葡萄籽油、榛果油、芒果脂、
甜橙精油、丁香花精油、肉桂精油、黃色食用色素、
胡蘿蔔色液、二氧化鈦、純水、NaOH.
(紅色部份的油品,按油品分析書上所言,也是亦造成
皂酸敗的油品類…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▆ ↑ 上面這塊呢…也是2013年…是從所謂的 【化工行】買 【白色不出水皂基】,
然後融化後給它加入 貴杉杉 的"橙花精油" 、"乳油木果脂"…等【添加物】!~
(也是用簡易 OPP包裝 而已…)
▆ 坦白說,就算加了這些、那些,洗感/使用感還是不如--
研究植物油設計配方打出的【冷凝手工皂】…!~
▆ 但它 更是到現在都沒壞! 而且香味還是很濃唷。
因為它是工廠 製造出的皂基嘛。
♥ ♥ ♥ ♥ ♥ ♥ ♥ ♥ ♥ ♥ ♥ ♥ ♥ ♥ ♥ ♥ ♥ ♥ ♥ ♥ ♥ ♥ ♥ ♥ ♥ ♥ ♥ ♥ ♥ ♥ ♥ ♥
✬ 個人不是 「大虱」,也沒 有 出過 「皂典」「皂經」…etc.
這些那些,都是個人莫名奇妙 接觸手工皂類…等物質後,
12萬分用心 測試、實驗得來的 心血。
我想我應該是叫做--【大撕】…
✬ 但我 覺得 --事實就是事實,也越來越相信【因果論】,
寫到這,突然想到--曾看過的韓劇中的對白:
「今日你讓人流下血淚,來日自己也會因此流下血淚」。
唉…語無倫次…
了得人就了,不了 也無妨啦!~
✬ 君子愛財,不是應取之有道嗎?!
怎麼 有人連出個書,都還要--隨便寫寫、誤導大眾,
、還直接把一些原料【污名化】…還一本接著一本出?!
連入皂的 所謂"草本植物粉"、"中藥粉" 都不知真假所以然,
竟也人人都能變成 【大虱】。
✬ 一般坊間所著之--頂頂大名手工皂書上都這麼寫:
【手工冷凝皂-只要晾皂3周 ~ 6周,即可使用?!】
♥ 個人的實際 實驗心得如下:
# 手工皂晾皂期-通風乾燥氣溫--真的粉重要!!!
# 舉例說 ,把皂晾至 4週,接著用試紙測,
也許 pH 值顯示降至 "理想" 範圍←但不代表
這樣就行了!~
# 晾皂期 一個月← 事實上是 不能以【固定論】的,
因為 若設計的皂配方總 INS 值 過低,
晾皂期少說也要--2~3個月以上 !~
# 打個比方好了,皂要晾至夠【乾硬】:
可以用 手指腹,稍用力 全方面按壓 皂體,
尤其是--四個邊角 !!!
「不會有偏軟陷下去」 或 「直接把它切開檢視皂體內部」。
# 如果是自用,不介意香味揮發的問題,持續以裸皂置於
陰涼通風處,晾個一年也無妨,如下圖↓ :
▆ ↑ 這塊皂是朋友 按某書上 打的皂,但她不急於用,晾至快一年,
皂體被我 切開時,是很容易【碎裂】的。
▆ 但它並沒有壞,洗感還很溫潤,只是香味已揮發盡而已。
▆ 若以 「賣皂」而論,皂可以 晾個 一個月~ 45天,
但需控管晾皂期間的 溫度、除濕 !!!
成皂的 包裝方式,及後續保存方式也很重要。。。
▆ 再舉一例 檢驗 皂體是否晾至夠乾硬的方式,除上述外,
用 -【兩塊 皂互相輕撞】,聲音 幾近用--兩塊 塑膠類物質,
持續輕撞的 「聲質」。
▆ 如此一來,成皂 就不易變質,反之,即便是以一般所謂的
3~6週 訂出來的 晾皂期,成皂即使用【熱封袋】封口,
一遇氣溫炎熱,也難不酸敗發霉啦!~
▆ 還有見過手工皂油品原料零售商為推商品如是說:
…入皂的 "橄欖油" ← 選用精緻過的,
這樣打出來的成皂較穩定????!!!
★ 是這樣滴,個人 打過不少 72% 馬賽皂,
就自己的實驗觀察發現↑ 它很容易、很早--
因保存溫度不當,就產生 油耗味 與 酸敗說…!~
▆ 可於個人先前的筆記相互印証:
http://alexia0829.pixnet.net/blog/post/251859769